一、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受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下行、营改增及收入划分改革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财政经济发展极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紧抓“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契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平稳增长”的主基调,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
(一)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的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9.38亿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受财政体制结算、地方政府债券和转移性补助收入项目调整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和财力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适应公共财政经济形势变化需要,经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批准,对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进行了调整。当年实际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3%,可比增长14.6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37亿元,非税收入完成7.02亿元。
市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的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5.92亿元,受上级将抚恤、卫生、计生、居民养老保险、义务教育保障等专项资金转为体制补助,再加上转贷地方政府债券影响,我市财政支出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经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批准,将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调整为29.77亿元。在实际预算执行中,加上上级专项补助、上年结转安排的支出,当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06亿元,其中,灶内支出30.7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43%。主要灶内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
1、公共安全支出2.0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15%;
2、教育支出9.2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59%;
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0亿元,完成预算的104.49%;
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6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85%;
5、农林水支出2.17亿元,完成预算的107.69%。
按现行财政体制规定计算,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9亿元,加上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上级各项转移性收入和上年结余收入共40.24亿元,收入总计69.63亿元,扣除体制上解等转移性支出、置换债券还本支出、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专项支出共34.57亿元,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06亿元相抵后,财政收支平衡。
(二)2016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5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77%,加上上级专项补助、专项债券及上年结转等3.17亿元,收入总计5.72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3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51%,扣除体制上解支出后,收支相抵,当年结余0.41亿元。
(三)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77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7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6亿元,加上2015年结转收入10.79亿元,2016年收入总计19.56亿元。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89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12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77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1.67亿元。
(四)街道及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按照《预算法》要求,现将四个街道及四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纳入预算执行草案向大会进行报告。方圆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46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59万元。东村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18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367万元。凤城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5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963万元。龙山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8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75万元。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52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382万元。度假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29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79万元。碧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6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49万元。核电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8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86万元。
(五)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主要特点
1、坚持深挖堵漏、聚财增收,财源建设可持续能力显著增强。面对严峻的增收形势,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培植税源、依法征收和规范管理“三位一体”,大力做好生财、聚财这篇文章。一是紧紧围绕“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主线,全力以赴保障“二四四五”总目标的实现,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支持核电临港、旅游度假、毛衫针织、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的发展,强化税源监控,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源调查,摸清税源底数,做好预测分析,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调整完善考核办法,层层分解任务,制定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三是强化政策引导扶持,积极落实省、市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一系列扶持政策,办理外向型企业出口退税4.99亿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市财源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坚持吃透政策、主动作为,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面对资金争请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我们充分利用“营改增”全面实施和中央、省市支持转方式调结构等重大机遇,灵活运作,积极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接汇报,在争请上级项目资金和地方债券等工作中取得新突破。特别是在棚户区改造和毛衫创新园、汽车城产业园PPP项目运作上,不断探索、扩大筹资渠道,按照相关规定完善手续和资料,在加强资金管理的同时,为我市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工程推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3、优化支出、为民理财,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紧紧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支出,加大重点支出保障力度,将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投向公共领域。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20.35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达到66.09%。其中:一是“三农”投入方面。全市“三农”支出达2.17亿元,足额兑现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等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加大对村级组织、农田水利、中小河流域治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等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教育投入方面。全市教育支出完成9.22亿元,用于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免费教科书、免费学生装、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及校车营运等支出,有力推动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社会保障投入方面。全市社会保障就业及住房保障支出完成5.3亿元,积极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高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补助标准,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四是卫生计生投入方面。全市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完成3.66亿元,重点支持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足额保障计划生育扶助经费,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提高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求效,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最为重要的一年,市镇两级财政部门积极探索、落实责任,推进财政工作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不断拓展财政发展的空间和内涵。一是预算管理有序推进。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式,推进预算管理与绩效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科学安排支出指标体系,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公正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二是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围绕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改革等主要内容,有序推进财政信息管理大平台建设,通过简化和规范操作流程,逐步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保障了财政资金支付安全。三是政府批转报告审核把关有序推进。对政府批转的每一份审核报告,本着“着眼全局、实事求是、科学把握”的原则,一丝不苟,查根找据,能省则省,最大限度地节约开支。全年共审核政府批转报告1070多份,审减各类不合理支出0.88亿元。四是财政监督改革有序推进。严把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监管、投资评审和财政监督关。进一步健全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标准,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力度、财政监督检查等方式,全年共节约财政资金1.7亿元,切实做到了节支高效。
各位代表,2016年全市财政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市委正确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各行各业齐心协力、科学发展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财政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我市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缺少骨干企业支撑,导致全市税源比较贫乏,税源结构不合理,财税抗风险调控能力较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受国家结构性减税和营改增等税制改革持续影响,财政收入压力巨大。近年来,随着干部职工工资提标、民生项目配套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量逐年加大,临时发生的各种不可预见的支出项目增多,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实现收支平衡愈加困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7年财政预算编制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切实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按照“总量控制、有保有压、科学安排、讲求绩效”的原则,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完善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确保各项民生支出和重点支出;依法推进预决算公开,严肃财经纪律,努力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30.8亿元,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23.41亿元,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7.39亿元。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4.79亿元,其中,灶内支出31.06亿元。各灶内支出功能科目安排情况分别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992万元;
2、国防支出290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21007万元;
4、教育支出92320万元;
5、科学技术支出4195万元;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25万元;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641万元;
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8649万元;
9、节能环保支出1342万元;
10、城乡社区支出11916万元;
11、农林水支出22318万元;
12、交通运输支出2200万元;
1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982万元;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781万元;
15、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500万元;
16、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1850万元;
17、住房保障支出500万元;
18、粮油物资储备支出529万元;
19、债务付息支出500万元;
20、预备费2953万元。
按照以上预算安排,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各项转移性收入,扣除体制上解等转移性支出,当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收支平衡。
(二)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17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52亿元,加上上级补助、上年结转等0.72亿元,收入总计3.24亿元。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相应安排3.24亿元。
(三)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9.12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47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65亿元,加上2016年结转收入11.67亿元,2017年收入总计20.79亿元。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09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4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65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2.7亿元。
(四)街道及区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按照《预算法》要求,将四个街道及四区财政预算纳入预算草案向大会进行报告。方圆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592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321万元。东村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821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413万元。凤城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917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450万元。龙山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10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242万元。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281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163万元。度假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773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12万元。碧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643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016万元。核电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496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571万元。
(五)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重点项目支出
按照公共财政体制“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法定支出等重点支出的基础上,将更多的公共财政资金投向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重点项目支出主要安排用于以下方面:
1、安排“三农”、教育、科技、文化、环保等重点事业支出16162万元,其中:安排农业产业扶持、绿化造林、村级经费补助等“三农”支出6097万元;安排义务教育和政府助学金、校车全覆盖、免费学生装以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等支出8288万元;安排科技、文化、环保等专项支出1777万元。
2、安排社会保障及基本养老金补充资金等支出49708万元,其中:安排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经费3397万元;安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补贴及基础养老金等12276万元;安排老年人长寿补贴、“三支一扶”大学生补助、孤儿救助等926万元;安排义务兵优待、困难企业军转干解困、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等支出1947万元;安排残疾人帮扶救助等资金1420万元;安排公有制企业救助和就业专项资金120万元;安排教育部门等基本养老金补充资金23588万元。
3、安排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支出23725万元,其中: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费15582万元;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300万元;城乡居民医疗基金补充资金1620万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372万元;计划生育家庭奖扶特扶等支出4491万元。
4、安排财源建设、企业创新、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扶持及参展、组团推介等支出3600万元。
5、安排对口支援新疆、西藏等专项资金及债务付息等支出3080万元。
三、2017年全市财政工作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7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极其重要的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市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和转型的关键一年。我市财政工作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坚定信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持续提升区域实力,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强化征收,保税稳增,全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2017年,我们将继续把组织收入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收入征管。一方面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财税政策变化的研究,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完善财税定期会谈机制,做到对财税情况胸中有数、心中有底,并加强部门之间综合治税协调沟通,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收入应收尽收。二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和监督体系,力保非税收入足额入库。三是全面承接、落实上级改革方案,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植扩大税源,集中财力打造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相关企业规模扩张、质效提升。同时,围绕招商、旅游、地产、绿茶“四位一体”城市形象推介主题,争取更多资金扶持本地骨干企业、特色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升级,多元化拓宽增收渠道,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
(二)优化支出,服务民生,全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在壮大财政实力的同时,全力做好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等各项资金保障工作。一是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通过预算刚性约束,逐步落实预算公开,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二是优化支出结构。按照“有保有压有控”的原则,科学调度财政资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在保证法定支出、重点支出和机关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降低行政成本,厉行节约,精打细算,杜绝铺张浪费。三是优先保障民生。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要求,一方面加大本级财政资金投入,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沟通汇报,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有效缓解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压力;另一方面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充实民生保障内容,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教育、卫生医疗、三农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工程。同时,严格监管、财尽其用,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三)深化改革,强化监督,全力打造阳光政府形象。2017年我们将继续围绕“提质增效”的主线,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健全预算编制体系。完善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编制,并充分接受人大监督。同时,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二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逐步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行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严格举借审批程序。探索实施PPP项目运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财政监督检查管理机制,树立财政“大监督”理念,充分发挥整顿财政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的作用。并围绕财税政策规定,继续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三公经费”支出、津补贴发放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从严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序运行。
各位代表,2017年财政经济形势更加严峻,财税工作任重道远。我们相信,有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下,全市财政工作一定能够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为海阳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下载:2017年转移支付及债券说明.pdf
附件下载:2016年和2017年预算绩效开展情况说明.pdf
附件下载:2017年地方财政预算表.xls
附件下载:2017年政府预算.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