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87004270251L/2023-00884 成文日期: 2023-03-15
发布机构: 海阳市政府办公室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海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3-03-15 阅读量:

字号: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综合实力跻身烟台第一方阵,跨入全国百强县”的目标,统筹推进“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针织毛衫等优势产业集群,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22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1亿元,同口径增长6.3%。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00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完成外贸进出口137亿元,同比增长18.2%;实际使用外资1.2亿美元,同比增长3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1.2亿元,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680元,增长4.8%,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3320元和25100元,分别增长4%和5%。成功入选2022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

(二)丁字湾双碳智谷建设全面起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一是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优势产业接续成长。清洁能源产业,海阳核电一期2台机组年发电量超过200亿千瓦时,二期已完成3号机组模块吊装及4号机组基础施工,三期5、6号机组和小型堆项目顺利取得前期开工许可。900MW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顺利开工。半岛南3、4号海上风电场稳定运行,累计发电量突破15亿千瓦时;半岛南50万千瓦V风场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运。全球首个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成功发电。航空航天产业,完成国内首次海上商业发射、首次近岸海上发射、首次海上热发射,实现了火箭总装、总测、出港、发射一体化的历史性突破。圆满召开东方航天港产业发展大会,李德仁院士工作站落地海阳。山东长征火箭二期、东方空间、星河动力等13个产业项目快速建设,航天主题科普教育基地预计今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助力创建省级以上航天文旅特色小镇。二是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传统产业抢占新赛道。毛衫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被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授予“全国童装产业示范集群”称号,成功承办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链技术改造新模式推介会;慈星事坦格一线成型(山东)研究院正式成立,一线成型智能化车间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有200台电脑横机投入运营。同邦聚乳酸、富利新材料、新能源安全装备生产研发基地等项目推进顺利,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崛起。三是发展步伐更加坚实,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新佳绩。建成启用海阳市挂图作战平台,59个省、市、县三级重点建设类项目推进顺利,累计完成投资172.7亿元,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第二、三季度连续荣获烟台市重点项目观摩评议第2名、烟台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季度评比综合成绩第3名、烟台市重点项目考核“羚羊奖”。丁字湾双碳智谷、东方航天港等6项内容顺利写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正文,33个项目和55个项目分别入选省、烟台市重点项目清单,总投资均居烟台市第1位,项目数量分别居烟台市第3位、第2位。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释放。一是重点改革事项扎实推进。年内新争请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3个,其中国家级试点2个。成功获批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获省市通报表扬。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完成市管企业“三定”工作,经营质效稳步提升。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18个镇区街道全部派驻执法中队,真正实现了执法力量下沉。大力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一体化平台和五大特色应用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一图观海阳”。二是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累计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省质量标杆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企业创新平台46家,其中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我市零的突破。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标准启用新政务服务中心,全市781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持续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年内覆盖范围扩展至50个行业,逐步实现“一码覆盖、一证通行”。“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实现新突破,先后与广东、浙江、河北等省签订了跨域通办协议,“全省通办”事项共办436件,“跨省通办”事项共办701件。四是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工具保障重大项目顺利进展,成功发行国家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资金32.6亿元。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项目7个,发行金额12.2亿元。金融辅导提质扩容,全市13家银行全部建立金融辅导员制度,基本实现重点企业全覆盖。五是“双招双引”同频共振比翼齐飞。先后在北京、上海举办“丁字湾(海阳)‘双碳’智谷产业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227亿元;全年累计签约投资过亿元项目42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16个。聚力实施“人才汇海”工程,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外国高端人才等各类高端人才31名,各类青年人才2500余名;在新加坡挂牌成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入选“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

(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一是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23项市政工程有序扎实推进,完成修建慢道跑道14.86公里,6座无障碍公厕完成改造投入使用。新增供热配套面积25万平方米,新增供热管网16.6公里,核能供热安全平稳运行三个供暖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春风”、“夏雨”“秋蝉”行动,打造“海东路、海阳路、海政路”三条样板路,实现全域规范化管理。新设立滨海夜市和观海夜市,规范和提升城市“烟火气”。建设两处“城市驿站”,并设置阅览室、宣教室、休息室及服务保障区,城市管理更有温度。海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式开业,“1+8”农批农贸市场体系加快形成。二是农村经济活力不断释放。数字变革赋能乡村振兴,我市顺利入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位列全国第33位、全省第7位。“数字苹果一张图”创产业新业态项目入选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创新实践典型案例,成功实现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海阳绿茶”通过国家名特优新农产业认证。三是区域城乡互联互通能力显著增强。莱荣高铁海阳段路基、桥梁、隧道全线贯通,海阳站站房实现封顶,进入轨道施工阶段。G228丹东线海阳东段改建工程全面展开。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项目规划设计和对上争取工作有序推进。朱小线、十泉线等9条县乡公路大中修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新改建“四好”农村路约350公里。四是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北京路隔离带工程、海滨中路道路两侧绿化打造工程等绿化工程共14项,涉及面积8.3万平米,栽植花草、苗木95万株。打造8个美丽乡村样板村,创建烟台市“红色原生态山水田园美丽乡村示范片”。海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运行正常,共处理生活垃圾约10万吨。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4%,PM2.5、PM10等各项空气质量指标连续五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东村河入海口国控断面和大沽夹河戴家桥断面达到Ⅲ类和Ⅱ类水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

(五)公共服务稳步提升,群众生活更加便捷。一是疫情防控稳步开展。面对新冠疫情,全市上下同舟共济、携手并进,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效。方舱隔离医院正式启用,储备隔离房间3500多间。全年累计开展重点人群核酸检测45轮、区域核酸检测87轮,检测人数约4791万人次。二是教育卫生事业持续进步。市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妇幼保健中心综合大楼、东村中心卫生院改扩建相继完成并投用,12处乡镇卫生院、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标准。医联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邀请专家不定期来院坐诊,真正实现海阳市民“大病不出县”。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扩容培优成效显著,幼儿园公办率达到62.53%。三是就业和保障工作扎实推进。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完善保障救助网络,全年累计发放一次性补贴187.6万元,发放残疾人及儿童各类补贴2000余万元。四是文化体育事业百花齐放。现代京剧《雷乡母亲》成功首演并入选2022年烟台“双演”工程,海阳市吉纹斋工艺品有限公司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企业。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阳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并投用。积极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成全民综合健身场馆,打造健身步道10公里。此外,安全生产、邮政通讯、供销气象、外事侨务、检验检测、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疫情严峻考验叠加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给我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不够大,质量效益不够高,工业基础薄弱,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壮大仍需进一步强化;新冠疫情和外部经贸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风险防控的底线压力持续加大;疫情防控及核酸检测支出较大,企业减税缓税政策作用显著,财政收支双向承压;城乡建设、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乡村振兴成效需要持续巩固提升。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世纪疫情的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给经济恢复带来重大积极影响,稳经济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全省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新动能产业产能开始加速释放;我市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发力,莱西至荣成高铁、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等重大工程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加快集聚更多积极因素。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克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6612”“三个十”工作部署,烟台市委“1+233”工作体系以及“五个更高”“六个观念”“十个发展新突破”工作要求,坚定不移落实市委“123456”发展思路体系,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矢志不渝推动改革创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力书写新时代现代化海阳建设精彩华章。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

三、完成2023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放大特色产业优势,强化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推动“四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总投资23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7亿元的171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持续用力夯实产业支撑,打造高水平发展新格局。一是构建更具优势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在确保一期工程已投入商运两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全方位服务好核电二期3、4号机组建设以及30万千瓦小型压水堆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确保项目按工程节点顺利推进。倾力推进900MW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确保今年供暖季前投入使用。全力推动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项目落地,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奋力打造胶东半岛海上风电聚集区,加快推进半岛南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力争5号风场年内完成部分风机安装。加快推进海阳27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力争年内一期50万千瓦工程并网发电。加快屋顶分布式光伏、渔光互补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多元互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二是加快发展壮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国内首艘专业化海上发射船和半固定发射平台建造,力争6月底前完成建设并投用,达到所有陆地发射火箭型号技术要求。加快建设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二期和专用技术保障厂房、万吨级码头泊位、液体发动机试车基地,全面形成“机动+固定”海上发射新模式,打造“固液兼容、冷热兼备”海上发射新能力。不断壮大延伸航空航天产业链,推进“东方慧眼”、九天行歌、星河动力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集重大配套、星箭制造、海上发射和空间信息服务为一体的航天产业集群。三是推动特色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和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退出落后产能,推动制造业绿色升级。持续推进我市针织毛衫企业与纱线生产企业及设计研发企业的洽谈,依托我市现有毛衫产业创新园、综合大厦、慈星一线成型研究院、杰瑞纺织等公共服务平台和产能优势,紧抓与康赛妮公司签署框架协议机遇,进一步完善针织毛衫产业链条。加快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推进同邦新材料、富利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力争中膜、福莱、惠盟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快速推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产业项目建设。

(二)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力以赴抓好“双招双引”和对上争请工作,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厚植潜力。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扶持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完善科技型企业成长行动计划,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入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以上,全市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年内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瞪羚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以上。实施高能级科创平台培育计划,着力培育打造海阳市科技创新创业园(孵化器),加快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商标致富、品牌打造、产权保护、标准示范建设等工作,力争年内成功获取山东名牌产品2个,高价值发明专利增长30%以上。二是多措并举推动招商引资。开阔思维,创新方式,借力省市重大经贸活动和签约仪式等平台展示我市投资优势、广交中外客商、促进精准招商、加快项目对接,年内围绕“双碳”智谷、清洁能源等招商载体和优势产业,组织开展国内外招商活动3次以上,宣传推介我市重点产业和投资环境。聚力攻坚重大项目招引,围绕现有优势产业集群壮大、产业链延链补链拓链发展要求,以签约新项目为目标,有的放矢开展“挂图式”招商,选优引强,吸引大企业,带动大产业,计划全年引进总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点产业链项目20个以上,其中过5亿元的制造业项目2个以上。三是强化对上争请力度。抓住用好国家提振经济各项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购置和更新贷款财政贴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争取力度,争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更多助力。四是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紧抓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机遇,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继续实施“人才汇海”工程,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留用”环境,力争年内引进青年人才2000人以上。

(三)深化全面改革开放,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发展新活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发展新突破。一是持续深化全面改革。承接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烟台市委重点改革任务,打造一批具有海阳特色的改革亮点。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同步提高监管能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开展品牌打造活动,组织企业参与中华老字号等品牌评选活动,进一步扩大海阳名优产品品牌知名度。积极引导信贷、基金投向重大项目、新兴产业和三农小微等重点领域,发挥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优势,支持政府基础设施改造、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推动“政扶贷”“订单贷”等产品落地,进一步减税降费,助企纾困。二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全市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重点推动高端装备、毛衫针织、特色农产品等领域的供给提升。纵深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格局,持续放大海阳港、一类开放口岸、跨海大桥、高速公路等开放优势,提速推进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海阳港东港区、G228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商贸流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争取承接更多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落户。全力确保莱荣高铁(海阳段)年内满足通车条件,站前广场市政配套工程同步建成、同步启用。三是打造全新便民服务环境。加强乡镇政务中心建设,完善进厅服务事项和日常管理制度,保障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有效,打通基层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深化“双全双百”工程改革,持续推动主题式“一件事”,着力构建更多场景集成服务。继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制度改革,不断创新审批服务模式,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年内完成“四证齐发”项目不少于15个。

(四)统筹区域一体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高标准推动城乡建设,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着力打造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聚力打造特色彰显、美丽宜居的现代化新海阳。一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统筹加快品质城市建设,全面修复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以“惠民利群实事”为工作抓手,依托东村河流域综合整治PPP项目,稳步推进各项市政工程建设,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满意度。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以畅通城市路网为主体,改造提升城市给排水、气、电、暖、绿化、亮化、美化等配套设施。定期现场查看供热管道、换热站及智能化改造施工进度,确保9月底前所有工程全部按计划完工。持续推进目前在建的海天路北侧景观绿道建设工程等四项绿化工程建设。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力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1万亩。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力争打造“肉菜蛋奶”稳产保供基地6处、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6个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强镇1个以上。争取农机惠民政策项目,争创2023年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力促发城苹果数字综合体项目年内投产,新建“市县镇村”苹果四级示范园2个,重塑海阳苹果优势。三是共建绿色低碳的文明生活方式。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做好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烟台市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片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保障垃圾处理设施安全平稳运行,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城市环境持续向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入海断面年度水质稳定达Ⅳ类标准,力争达到Ⅲ类标准。

(五)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教育事业,扎实推进教育补短提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年内新增公办幼儿园2处;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校舍加固改造四期工程,建设航天小学、育英学校、新海学校。卫生医疗,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打通医保线上支付渠道,实现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移动支付服务“零”的突破。力争航天医院开工建设,殡仪馆投入使用。持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坚决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就业创业,坚持提技能促就业、强服务稳就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扩大新增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600人以上,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社会保障,强保障守底线,充分发挥社保效能,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服务水平,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发挥慈善救助补充作用,确保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到位。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千方百计保发放、保待遇,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文化体育,进一步加大文化下乡覆盖面,全年组织开展惠民利群下乡演出、戏曲进乡村活动500场次以上。积极拓展红色研学体验、阅读推广、公益艺术培训等服务项目,年内开展文化活动800场次以上。安全法治,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时消除潜在风险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推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附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统计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统计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22年预期完成

2023年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

4.5

5.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

4

7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

11.5

7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

%

6.3(同口径)

6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

5

5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率

%

18.2

促稳提质

实际使用外资增长率

%

32.3

平稳增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4.8

5以上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COD、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约束性指标

吨标煤/万吨

完成上级任务目标

完成上级任务目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