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87004270251L/2022-01329 成文日期: 2022-01-24
发布机构: 海阳市政府办公室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海阳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2-01-24 阅读量:

字号: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市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视察山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全市经济社会“一二三四五六”基本发展思路,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育隆起核能综合利用、海上风电、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毛衫针织、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集群,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全市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综合实力持续攀升。2021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亿元,增长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60亿元,同比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9068万美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外贸进出口119.5亿元,同比增长21.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1万元和2.4万元,分别增长7.7%和11.4%。

(二)特色主导产业塑成发展新优势。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共同发力,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21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实现工业总产值244亿元,同比增长7.85%。核能综合利用迈上新台阶。海阳核电站1、2号机组顺利完成第二次换料大修,年内累计发电178.23亿千瓦时。核能综合利用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核能供暖二期工程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实现建成区核能供暖“全覆盖”,我市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新能源产业快速成势。海上风电建设创造全省记录,半岛南3、4号海上风电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下了“首个海上风场落户、首台风电机组下线、首台海上风电塔筒竖起、首个海上风场全容量并网”四个全省第一。光伏、储能、生物质发电等新业态多点开花,我市成功入选“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山东省储能示范项目国家电投储能电站建成投用,渔光互补示范项目顺利列入山东省重点项目。荣获山东省新能源产业营商环境劳动竞赛一等奖和项目建设劳动竞赛一、二、三等奖各一项。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崛起。中国火箭公司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建成投用,九天行歌火箭贮箱产业基地、东方空间“引力一号”商业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中心、星河动力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创新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新型海上发射船、指挥中心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方圆集团、帝阁门业、德通机械建成山东省第一批智能化项目,圣士达机械、金奥环保等着力提升工业设计研发能力,成功申报烟台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核电设备、中集来福士等企业抢抓海上风电建设机遇,积极拓展风电设备制造新领域,大幅提升了企业效益。毛衫产业焕发新生机。亚琦纺织进一步扩大一体成型智能生产设备规模,杰瑞纺织与青岛大学纺织学院联合共建毛衫产业研究院,20余家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中国毛纺织产品交易会、中国童装产业博览会等系列展会,累计新增各类意向订单100余万件。

(三)经济发展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项目引进建设、消费扩容升级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再结硕果。22家企业加入烟台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35家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均创历史新高。规上企业研发经费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26.8%,被省科技厅授予2020年度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县。省级瞪羚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双双达到7家,烟台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0家,省级、烟台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分别达到3家、6家。2021年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175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9.9%;万人拥有发明专利达到3.02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营商环境实现再优化。全面落实“双全双百”实施方案,大力推行“全程网办”“全省通办”“秒批秒办”等一系列便民利企举措,办事群众满意率达99.9%。全面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实现“营业执照”和“取水许可”电子化。成功获批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市场经济更加繁荣。大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持续改善消费供给,城乡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亿元,同比增长14.2%。以家家悦、振华、利客来、丽达超市为代表的4家商超零售龙头企业均已实现线上下单采购配送业务。新建农贸、生活市场及餐饮示范园4处,构建起“东、西、南、北、中”便民消费服务圈。建成了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市级仓储物流中心和市级快递共配中心。重点项目引进建设再创佳绩。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全年共引进过5000万元项目62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5个,过千万美元项目10个。重大项目建设超出预期,34个省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5.9亿元,投资完成率162.5%,位列烟台市第1名。

(四)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大力实施品质城市和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联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迈上新台阶。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路网持续优化提升,开复工道路工程20项,整修城市道路41.7万平方米,维修加固11座桥梁。建设三座“AAA”级智能公厕、8处移动式生活垃圾收集站,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满足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全年城市总绿化面积达32万平方米,恢复裸露地5200平方米。农业农村快速振兴。农业发展欣欣向荣,丹露春茶叶合作社入选首批烟台市级农业引领企业,“步鹤山牌茶叶”、大地牧业“AA+鸡苗”成功申报“山东知名品牌”,打造碧根果种植育苗和海阳小毛驴育种养殖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累计开展技术指导50次、技术培训5场次,培训农民300余人次,示范推广新品种12个,创建了“名优农产品+企业+科技特派员”的海阳模式。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提质,89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投入运营,我市位列全国农产品电商百强县第31位、山东省第5位、烟台市第2位。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新增美丽乡村一类样板示范村69个,覆盖率达到40.5%。成功打造留格庄水源地省级森林生态廊道样板工程。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位居烟台市第2名。

(五)要素供给保障更加充分可靠。千方百计扩大人才、科技、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能力,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保障。金融服务更加精准。成立13支金融辅导队,辅导目标企业317家,解决融资需求20.21亿元,融资需求满足率达99%,被评为省级金融辅导先进单位。经济开发区成功争请全省“金融管家”工作试点省级园区,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打造全省园区试点工作的“海阳样本”。人才支撑日益增强。全面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年内兑现高端人才支持资金291.24万元。创新实施“引才强企行动”,新引进博士1人,硕士105人,大学生2000人,青年人才同比增长52.6%。土地供应持续放量。土地出让成果显著,全年累计出让土地72宗,总面积约3186亩。处置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总面积832.92亩,闲置低效用地处置率位列烟台前四。产业基金规模继续扩大。筹措5000万元资金壮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加快“泓源股权”基金管理公司市场化构建运作,推行“基金+项目”模式,实现了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的良好协同,促进了产业和市场的有效连接。

(六)民生事业惠及全体市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使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市民。就业创业稳中有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765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316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853万元。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新增低保、特困人员809人,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发展慈善事业,开展“爱心复明”、“大手牵小手”等系列慈善公益活动,发展义工124人。教育事业进步明显。12处民办幼儿园纳入公办园进行集团化管理,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52.64%;新实验中学正式投入使用,有效缓解“大班额”问题;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平台投入使用,全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实现全程网办。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楼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第三人民医院新病房楼顺利投入使用。中医医院被选为省级中医医共体试点医院,是烟台市唯一一家入选单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3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东村河入海口国控断面水质持续改善,达到Ⅲ类标准,为近年来最好水质。近岸海域水质良好,二类海水所占比例为100%。此外,邮政通讯、供销气象、外事侨务、检验检测、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疫情严峻考验叠加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给我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质量效益不够高,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壮大仍需进一步强化;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经贸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风险防控的底线压力持续加大;三是城乡建设、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乡村振兴成效需要持续巩固提升。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海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世纪疫情的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省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新动能产业产能开始释放,我市核能综合利用、海上风电、航天航空、新材料等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发力,莱西至荣成高铁、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等重大工程深入推进,经济发展集聚更多积极因素。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克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确立的“123456”发展思路体系,加快建设具有英雄气质、浪漫情怀、开放精神、精致品味的现代化滨海名城。

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

三、完成2022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特色产业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紧紧抓住清洁能源示范市和丁字湾双碳智谷建设等重大机遇,不遗余力发展清洁能源,持之以恒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持续用力夯实特色优势产业支撑,打造高水平发展新格局。一是构建更具优势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依托省级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深耕核能,大力发展核电产业。在确保一期工程已投入商运两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力争二期3、4号机组获得核准开工。倾力推进核能综合利用,全面建设核能清洁供热示范基地;加快日产30万吨大型海水淡化项目推进速度,聚力打造海水淡化示范区。奋力打造胶东半岛海上风电聚集区,加快推进半岛南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加快屋顶分布式光伏、渔光互补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多元互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二是加快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开工建设中科院空天院海阳分院、卫星数据应用中心、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和九天行歌液体火箭推进剂贮箱项目,建成东方航天港指控中心。新材料产业,力争同邦新材料项目一期年内投入试运营,富利新材料项目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争取继续举办马拉松、沙滩排球等大型赛事活动。三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和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退出落后产能,推动制造业绿色升级。指导针织毛衫企业用好用足用活扶持政策,做好毛衫大厦招商引资引智工作,努力实现针织毛衫产业提速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进行设施升级,提高粪肥施用机械化水平。加快海洋牧场群建设步伐,推动国家电投、华能海洋牧场建设,持续开展好海洋生物资源增值修复工程。

(二)深化全面改革开放,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发展新活力,持续拓展发展新空间,全力实现发展新突破。一是持续深化改革。承接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烟台市委重点改革任务,打造一批具有海阳特色的改革亮点。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同步提高监管能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各类“信易+”信用产品,创建全民诚信良好环境。开展品牌打造活动,组织企业参与中华老字号等品牌评选活动,进一步扩大海阳名优产品品牌知名度。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积极引导项目建设优先使用闲置土地,力争年内处置闲置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持续推进“一业一证”改革,积极推广行业综合许可应用,力争年内覆盖范围从30个行业扩展至50个行业。二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全市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重点推动高端装备、毛衫针织、特色农产品等领域的供给提升。纵深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格局,持续放大海阳港、一类开放口岸、跨海大桥、高速公路等开放优势,提速推进莱荣高铁、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东港区、国道228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商贸流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争取承接更多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落户。三是打造全新便民服务环境。改造完成海发大厦,实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新政务服务大厅满足各单位进驻需求,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只进一扇门”带来的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真正实现“一次办好”。延伸一枚印章审批半径,理顺进厅事项,扩展实施政务服务“一链办理”,真正实现无差别“一窗受理”。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实体性办事大厅与网上办事大厅并行互补,全面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力以赴抓好“双招双引”,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厚植潜力。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扶持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完善科技型企业成长行动计划,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入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80家以上;年内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建设山东省核电技术与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烟台市核能综合利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和烟台市核电与核能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扎实推进商标致富、品牌打造、产权保护、标准示范建设等工作,力争年内成功注册海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个、力争发明专利增幅30%以上。二是多措并举推动“双招双引”。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为契机,积极走进青岛、融入青岛,主动承接青岛地区产业转移,以青岛地区外迁企业为重点,按照不同时间节点,策划组织集中走访招引活动,并适时开展“双招双引”推介活动,力争引进青岛项目15个以上,开展重点区域招商活动2次以上。聚力攻坚重大项目招引,围绕现有优势产业集群壮大、产业链延链补链拓链发展要求,以签约新项目为目标,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精准招商,力争全年引进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链项目60个以上。三是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实施更加有效的引才举措,切实增强人才引进成效。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基地和人才载体潜能,培育一批适应推动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继续实施“引才强企行动”,年内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60人以上、青年人才2000人以上。支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发展,力争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统筹区域一体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高品质推动城乡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聚力打造特色彰显、美丽宜居的现代化新海阳。一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统筹实施品质城市建设,全面修复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完成方圆方天街道路工程、一中规划西路道路工程等共计24项市政道路及绿化工程。推动完成4个片区、66栋楼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畅通城市路网,完善水气暖管网配套工程。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推动电子网格化地图在公安、政法、应急等领域深度应用,让电子网格化地图成为各部门数据共享的“最大公约数”,膨胀海阳“数字矿藏”。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聚力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质量发展苹果产业,更新改造老龄果园3.5万亩,建设1处600亩市级苹果示范园、7处200亩镇级苹果示范园。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功能,培育更多电商专业人才。打造品牌产业会展经济,抓住淘宝直播村播试点县有利契机,利用重大节庆活动,积极开展线下会展和线上直播助农活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三是共建绿色低碳的文明生活方式。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继续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完成辛安镇4个村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任务,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建设景观绿道,实施空闲地绿化和道路两侧草坪恢复更换等工程,打造留格庄镇东邵家东山烟台市级绿化亮点工程和菩萨顶南侧省级林业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突出做好冬奥会环境质量管控。

(五)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疫情防控,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防控队伍和专业救治队伍建设,加强日常监测和报告,实现防控关口前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依法科学应对。教育卫生,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持续推进国家级试验区试点校建设,加强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和资源应用,新增公办幼儿园4处,新建小学塑胶化运动场地2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分别达到“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市人民医院内科病房大楼和新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就业创业,坚持提技能促就业、强服务稳就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扩大新增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以上。社会保障,强保障守底线,充分发挥社保效能,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服务水平,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发挥慈善救助补充作用,确保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到位。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千方百计保发放、保待遇,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文化体育,全年组织开展惠民利群下乡演出、戏曲进乡村活动500场次以上。筹办仙境海岸·海阳马拉松赛和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海阳站)两项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安全法治,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时消除潜在风险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推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