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87004270251L/2021-04603 成文日期: 2021-01-05
发布机构: 海阳市政府办公室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海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1-01-05 阅读量:

字号: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基本发展思路,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稳中有进的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2020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亿元,增长7%。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35亿元,增长0.0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8亿元,增长0.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66.4亿元,增长1.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631元和21799元,分别增长3%和5.5%。

(二)新旧动能转换快速起势。一是新动能支撑作用持续强化。核电新能源产业加快崛起。海阳核电1、2号机组稳定运行,年发电量超过200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山东半岛南3、4号海上风电场相继开工建设;永能生物质热电联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2亿元的国家电投储能电站和总投资20亿元的国家电投液流电池、电解液生产制造项目签订投资意向。航天航空产业快速崛起。高标准规划了东方航天港“一港三区”布局,签约航天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过百亿元,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总投资10亿元的青岛高分中心海阳卫星科技园已开工建设。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商大轨道交通项目一期、派森智能管加工中心竣工投产;远景能源海上风电产业园、上海电气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加快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大力推进文化创意、旅游度假与高端康养融合发展,预计全年旅游人次达498.6万人次,收入37.7亿元。电子商务高效推进。前11个月全市网络零售额22亿元,位列烟台市第5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9亿元,列烟台市第3位。朱吴镇、发城镇相继成为“好品山东·乡村名品”网红带货孵化基地。二是传统动能持续提质增效。1-11月,我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2.4%,位列烟台市第1名;制造业企业利润率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新认定烟台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烟台市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1个,15家企业纳入烟台市高成长企业培育库。方圆集团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众冶集团等6家企业申报省瞪羚企业。亚琦纺织引进300台日本岛精全成型电脑横编机,建成首家规模化智能毛衫加工厂,成为国内毛衫行业新标杆。三是创新发展驱动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荣获2020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双创大厦入选山东省创客空间;英伦纺织等16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长川电机等53家企业备案成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丰腾众鼎生物科技等17家企业进入烟台市高企培育库。品牌建设结出累累硕果。成功创建山东知名品牌2个;成功打造省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填补了近10年我市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空白。

(三)项目引进建设加快推进。一是“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加大大项目、好项目招引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5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0个,过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8个。高质量开展招才引智。累计引进省部级以上高端人才13人、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30人、青年人才1320人。二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总投资1024亿元的65个海阳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实现开复工63个。总投资494亿元的12个烟台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实际完成投资64.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4%,其中,中核控制基地、杰瑞纺织、中南智能制造、安伯钢结构等6个项目已投入生产。三是重大工程建设亮点频现。海阳核电1、2号机组先后创造了国内百万千瓦核电机组首次换料大修最短工期和世界核电机组首次换料大修最短工期记录。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实现了首次商业化应用性发射,东方航天港完成首枚火箭总装并成功发射。文莱高速提前三个月建成通车;莱荣高铁正式开工建设,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丹东线海阳段进展顺利。

(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是核能综合开发利用迈出新步伐。核能供热一期稳定运行,二期450万平米供热项目正式开工,海阳“零碳”供暖城市创建全面启动,世界首个水热同传创新示范项目成功落地,将同步解决北方城市清洁取暖、淡水资源不足两大发展痛点。二是改革试点实现扩容增量。成功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作为烟台市唯一一个县级市入选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先后被列为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第二批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建设试点县,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海阳方案”。三是营商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全年共受理办结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596012件,办结率100%,日均接待办事群众1000余人次,办事群众满意率达99.9%。“特事特办”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全年共为69家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等“海阳模式”走在烟台前列,“交房即办证”经验在烟台推广。

(五)社会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疫情防控,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建成标准化集中隔离点18处,高标准改造完成人民医院医学观察病房,建成三处核酸检测实验室,累计检测样本27.7万份。脱贫攻坚,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落实扶贫措施,全市43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脱贫摘帽,46个烟台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帮扶成效显著。生态环保,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大幅提高10.4个百分点,达到90.5%,位居烟台市首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丁字湾海域水质稳定达到海水功能区二类标准,17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部完成。教育卫生,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所,新实验中学完成建设,即将投入使用。新增医养结合机构2处,医养结合床位200张。市人民医院内科病房大楼和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大楼主体完工;市中医医院成为烟台市唯一的省级中医医共体试点医院。社会保障,截至11月底,征缴各类保费5.88亿元,为全市3250余个参保单位减免社保费1.75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70元和500元,城市和城市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38元和700元。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有序推进,连续7次荣获山东省“双拥模范城”。乡村振兴。新建高标准农田3.26万亩,创建省级茶示范基地3处,建设标准化茶叶基地200亩;年内完成全市54个美丽乡村打造,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域覆盖。就业创业,多措并举促就业,累计开展线上招聘会50期,线下专题招聘会7场;培训各类劳动者6820人,城镇新增就业380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造林绿化,继续推进国土绿化三年攻坚行动,完成造林面积19200亩,完成森林抚育任务3.5万亩。审计、邮政通讯、供销气象、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检验检测、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民兵预备役、海防建设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疫情严峻考验叠加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给我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二是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三是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壮大仍需时日,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四是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仍需进一步增强。五是城乡建设、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是进入“十四五”、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全市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目前,全球疫情存在反复风险,中美关系博弈存在长期化趋势,全球政经格局依然复杂多变。在疫情有效防控的背景下,“六稳”“六保”政策落地见效,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将不断提升。当前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已全面起势并加快向纵深推进,胶东一体化发展走向深入,随着核能综合利用、海上风电、航天航空等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发力,以及莱西至海阳高铁、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等重大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市经济发展也将集聚更多积极因素。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克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抓住用好良好机遇,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烟台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扣经济社会“一二三四五六”基本发展思路,大力强化支撑要素建设,培育隆起核电及新能源、航天航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毛衫针织、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集群,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统筹社会与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实力进入烟台‘第一方阵’、开放活力跻身胶东一流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力争全省上游、生态文明建设学赶全国先进”的奋斗目标,将海阳建设成为具有英雄气质、浪漫情怀、开放精神、精致品位的新时代现代化滨海名城。

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左右,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左右,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

三、完成2021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将围绕绿色能源、航空航天、开放活力、文旅康养、海洋经济、绿色生态、创新创业、幸福安康“八大名城”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速优势产业崛起壮大,全力建设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壮大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优化特色产业,切实推动全市经济质量效益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跃升,打造创新、集聚、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突破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核电及新能源产业。确保核电1、2号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加快核电3、4号机组开工建设;力争国家电投、华能海上风电项目年内实现并网发电,推动远景能源海上风电产业园和上海电气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加快建设,争取年内建成投产;以打造“零碳”供暖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核能供暖覆盖范围;持续发展核能海水淡化、制氢、储能等新兴产业,加快项目引进落地。大力培育壮大航天航空产业。全力推进东方航天港项目建设。力争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指挥大厅、青岛高分中心海阳卫星科技园、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齐鲁研究院海阳分院等项目加快建设,年内建成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商业固体运载火箭技术厂房投入使用;持续提升常态化发射保障能力,确保圆满完成2021年发射保障任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加快海尔硬创国际生态产业园和中南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加快入驻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产业集聚能力。持续推进电商发展提升。扶持中小电商企业发展,培育壮大冰兔网络等龙头电商企业,形成叠加和规模集聚效应,促进电商产业发展升级。

二是创新发展传统产业。加快毛衫产业转型发展。推进海阳毛衫向高端化升级,鼓励企业独立进行设计研发,实施品牌战略,发挥毛衫产业创新园、针织毛衫设计研发中心、山东杰瑞纺织科技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实现技术改造、市场开拓、人才引进、税费减免、社保用工等惠企政策的精准匹配、精准服务、精准落实。升级发展工程机械和电子信息产业。推动方圆集团等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强化电子信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推进工程机械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三是优化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力争年内再获批一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海之星水产、子涛水产等企业开展深远海综合养殖探索,争取建设一个较大规模深远海综合养殖场。依托“海洋旅游、胶东民俗、渔家风情”,进一步丰富海洋旅游度假内涵。纵深推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文旅融合战略,持续发展文旅休闲、康体养生产业,充分整合我市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将我市打造成为底蕴深厚、别具风情的旅游度假名城、康体养生胜地和胶东半岛周末游的天堂。

(二)全力抓好“双招双引”,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把“双招双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速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集聚,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打造更强大的引擎和更优越的环境。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我市基础较好的核电及新能源、航天航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毛衫针织、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盯紧青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日韩等重点国家,全方位开展精准招商,不断强化补链和延链招商,全力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持续壮大和完善产业链条。

二是持续实施“人才汇海”工程。高质量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扎实推进高层次人才“种子选育”计划和实施“航天英才”集聚工程,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加大青年人才、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招引力度,年内引进各类人才800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强政策资金支持。继续推进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创新试点、信贷支持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落实,做好“贴息”“引导基金”“风补基金”等财政资金安排。扎实做好资本市场工作。加快基金市场化运作,积极打造投资平台,吸引基金积聚,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继续推动企业挂牌上市,争取新增1家上市辅导企业,早日实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统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编制实施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保障东方航天港等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三)加大创新、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主体作用,培育一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组织实施“五十百千”增效提质工程,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加强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进5G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组织开展大院大所走访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省市高新技术成果洽谈会,推动技术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统筹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全面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海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探索创建新型智慧城市管理创新的“海阳模式”。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扎实做好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农村改革试验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建设等国家、省级试点及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延伸一枚印章审批半径,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力争实现多个行业经营许可信息一码覆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高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实落地,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三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规模。深度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格局。用足用好海阳“背靠烟台,拥抱青岛”的区位优势,发挥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桥头堡”作用。积极对接域外资源。充分利用“选择山东”云平台、“儒商大会”、“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等招商活动国际品牌,精准对接海内外市场。持续优化外贸结构。加强外经贸形势分析研判,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

(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加快实现乡村“五个振兴”,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档次和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扎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使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全体市民。

一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好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项目,做好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3.6万亩,改造老龄苹果园3万亩以上。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省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42家,创建省、烟台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5家以上,创建党支部领办联合社12家,创新成立党支部联合社+社会资本模式综合服务体4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年内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70%。构建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大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铺开村庄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公路5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点20个。

二是持续加快品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继续强化海阳路、海政路、海河路等主要路段的市容管理,引导流动摊贩退路入市,引导地摊经济规范有序发展。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完成5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年内新增城市供水管网15公里、供暖管网10公里、燃气管网25公里,开工建设客运西站,争取年底前竣工。推进市场建设新工程,力争海康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年底建成营业。大力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落实建筑工地、渣土运输、裸露地面等扬尘防治措施,突出做好城市扬尘治理和道路洒水保洁,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60亩,全市绿化1.3万亩以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牢守住自然资源保护红线,加快推动生态修复工作。

三是加快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围绕教育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安全法治等多个方面,抓好惠民利群重点事项落实工作。教育卫生,开展“新学校”建设、“新课堂”研究、“新教师”塑造三大行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部署,引导群众形成良好防控习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成妇幼保健综合大楼和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年内新增护理型床位200张。就业创业,充分发挥招聘专员、服务专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开展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活动,确保政策落地、服务落地,全年新增就业3500人以上;围绕失业人员、贫困人口、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职业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就业技能。社会保障,做好社会保险征缴和养老金发放工作,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年内新增养老机构3家;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用心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文化体育,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年内开展“送文化下基层”600场次以上,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100%。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建设活动和各类体育赛事。安全法治,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时消除潜在风险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推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奔向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奋勇向前、顽强奋斗,拼搏进取、砥砺前行,全面开启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新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