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人民政府 www.haiyang.gov.cn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报道>海阳文明网>经验交流

荣成市清河村:信用建设“催开”文明之花

发布人:海阳市文明办    稿件来源: 中国文明网    浏览:   发布日期:2019-02-27 08:35

日前,威海市荣成市寻山街道清河村的李振平和李桂英夫妇俩在参加党员活动日时,和村党支部书记王秀平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响应党支部移风易俗和文明祭祀的号召,在去世之后进行海葬。


王秀平听了之后,马上和村委成员进行了研究,同意他们的请求,并从村信用基金里提取部分对他们进行现金奖励、连续三年每年信用加分。

李振平和李桂英并不是清河村最先有这样想法的人。还有老党员李玉泽,他是村里响应海葬报名的带头人。他们三位老党员在拿到奖励金之后,却又将其全部捐入“慈心一日捐”。

这温暖的一幕一幕,相继在清河村上映。

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荣成各级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海葬,是应逝者生前的要求,将逝者骨灰装入可降解的环保安息盒内,当船驶离海港至安全海域后,由亲人将安息盒缓缓沉入大海的方式。骨灰撒海是当前最生态、最环保、最节约土地的骨灰处置方式,是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之一,海葬这一绿色环保的殡葬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寻山街道清河村通过广播、入户走访、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宣传等形式对移风易俗等进行了广泛发动宣传,倡导文明新时尚,村民的精神文明面貌和素质显著提高。

李玉泽今年70岁。在不久前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后,他主动要求去世不留骨灰,并将其记入个人的学习笔记上。“通过党课学习,我深受启发,20多年来我亲眼看着村南、村北两块地竖起了一块块的碑,珍惜使用每一寸土地,少树一块碑就给后代多留一片净土,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应紧跟时代的脚步,要有新思想、新理念,所以我率先响应,第一个报名。”

李振平、李桂英老两口表示:“之前就有这个想法,村书记开会说这个事,我们就更加支持。海葬环保还少占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把土地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子女们非常支持我们想法,觉得非常有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移风易俗和文明祭祀工作最初在村里不好推广,清河村就把这项工作跟信用建设结合起来抓。对村里的老党员主动要求去世不留骨灰的事迹进行了宣传,并给予信用加分,以此为典型,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会上反复宣传,越来越多的村民对这一事情从不接受到接受,再到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工作,清河村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了。

如今,信用建设在清河村的环境卫生整治、慈心一日捐、倡导移风易俗和文明祭祀等村级事务的处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村信用建设的不断深入,清河村还不断完善村居信用体系建设,村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村民道德素质明显提升,村容村貌不断改善……这些变化是村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让清河村成为寻山街道信用建设示范村之一。

目前,在清河村大到村规民约,小到行为规范,都对应具体的分数,分“红白榜”,有奖有罚。如今的清河村,每个村民都有自己的信用档案,诚实守信、邻里互助等文明行为蔚然成风,通过信用体系的建设和整体联动,每个村民都积极地参与到信用建设当中。

清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秀平十分感慨,结合今年提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广播,入户走访,党员和村民代表会宣传等形式,对移风易俗进行广泛发动,倡导文明新风尚,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她表示,下一步村里将继续以信用管理作为推进新时代文实践工作的重要抓手,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文明、诚信变成大家的自觉行为,从而提升村居整体实力。(文明荣成微信公号 记者 林磊 通讯员 邹雅晖)

清河村的信用建设主要做法: 

信用+信息化 人人都是采集员。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采集信用信息;

信用+村务管理 人人都是守信者。推行“信用+工作”模式,引领村民比拼赶超;

信用+激励 人人都是受益者。强化结果运用,营造诚信向善的浓厚氛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