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87004270251L/2016-05116 成文日期: 2016-04-26 00:00:00
发布机构: 海阳市政府办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海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规划

日期:2018-12-05 阅读量:

字号:

海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规划(2016-2018年)

为进一步巩固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不断提高均衡发展质量,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态监测机制和复查制度的通知》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义务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推进“全面改薄”和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体制机制,着力缩小城乡和校际间的差距,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一)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1.推进“全面改薄”及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工程。计划投资约3亿元,到2018年完成育才中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的迁建和里店初中、发城初中、辛安一中、开发区小学、发城一小、朱吴初中的改扩建(运动场地改造和设备配备)工程。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缩小城乡和校际间的差距,彻底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

2.实施校园足球三年行动计划。继续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计划投资约1.52亿元,到2017年完成42所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改造建设和场地器材的配备,推动我市校园足球长足发展。

3.实施教育装备综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统一标准、城乡统筹、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总体要求,计划投资3552万元,到2018年完成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逐步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1.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教育及奖惩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监督机制,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师德师风状况的监督和评议。大力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全市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切实解决有偿家教、向家长索要钱物、教育乱收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师德违规问题,让“爱与责任”成为教师始终不渝的职业追求。

2.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依托“国培、省培、市培”等各级培训加强领导干部和教师专业发展。依托新聘任教师三年系统培训和骨干班主任培训,为教育发展做好“奠基”工程。依托校长培训和名师名校长培训、学校中层干部培训,为教育发展做好“领雁”工程。参训人员重点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到2018年,我市现有的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合格教师标准,35%的教师达到骨干型教师标准,15%的教师达到专家型教师标准。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年初预算,并确保今后每年不断增加,以满足教师培训的需要。

3.进一步做好教师纳新工作。建立中小学教师长效补充机制,每年按教师补充原则要求,选聘一定数量的教师充实中小学校,逐步提高新招教师数量占自然减员的比例。新招教师向音、体、美等学科和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并做到教为所学。到2018年,逐步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师资供求关系基本达到平衡,切实解决教师队伍老化、学科教师短缺、教非所学等问题。

4.进一步完善校长、教师管理和交流制度。加强农村学校队伍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制定优惠政策和倾斜措施,扩大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人数和支教范围,促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教师、学校领导干部的合理交流,带动提升薄弱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改革校长管理办法,积极推行校长职级制,使校长队伍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到2018年形成比较合理的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重点解决中小学课程开设不全,文体活动偏少,作业量过大等突出问题。完善教育行政执法监督机制,逐步实现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提高学校常规管理水平。加强对规范办学情况的随机督导,建立全方位、经常化的督查机制。

2.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倡导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理念,完善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常规体系,提高学校管理能力。继续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活动,到2018年,全市40%以上的学校建成海阳市级特色学校,其中7%以上的学校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市内外产生一定影响。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指导学校开展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3.进一步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推进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开发,切实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深入实施中小学艺术教育普及计划和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建立中小学艺术教育测评制度,健全校园足球工作机制和体系,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公告制度,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0%以上。推进学校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学本”课堂建设,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做好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进一步深化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坚持推广和完善中考招生“一评二挂”的经验,实行划片招生,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70%以上分配到初中学校,并逐步提高。开展多元化评价机制,推行初中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对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

(四)完善服务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

1.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服务与管理。坚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权利,其奖励评优、公用经费、学生资助等与我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入学率达到100%。

2.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认真实施特殊教育学校提升计划,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落实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标准和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津贴。完善普通教育学校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办法和保障体系,逐步扩大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试点范围,不断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3.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教育关爱工程,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形成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建立在校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完善学校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联系,注重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4.持续加大惠民助学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学生资助工作政策,确保义务教育段贫困生资助比例不低于在校寄宿生的15%,并逐步提高资助比例。继续实施免费学生装工程,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拓宽资助渠道,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市政府督查局、财政局、教体局、发改局、人社局、编办、住建局、国土局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工作,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问题工程、校园足球三年行动计划、教育装备综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特殊教育学校提升计划等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纳入每年的全市惠民利群实事,确保各项工作的推进与落实。

(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及时全额拨付。进一步加大对教育附加费的征收力度,确保应收尽收,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按10%的比例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按规定从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教育。加强学校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合理安排教育经费,优先保证薄弱学校需求,促进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校际间均衡配置。

(三)建立均衡发展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系数八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建立统计质量和专题分析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有效整改,确保八项指标单项差异系数不超过0.80,小学和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不超过0.60和0.50的警示线,并不断缩小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全面优质均衡发展。

(四)加强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职责,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将重点项目列入市政府督查内容,实行定期调度制度。实施年度评估考核,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通报制度。对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务或者有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定行为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1、2016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

   2、2017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

   3、2018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

附件1

2016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

一、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1.推进“全面改薄”及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工程。加快推进育才中学、实验中学和实验小学迁建项目,规划校舍建筑面积约76000平方米,投资约2.29亿元。计划于2016年底完成育才中学主体工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缓解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

2.实施校园足球三年行动计划。继续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计划投资约7200万元,完成18所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改造建设和场地器材的配备,推动我市校园足球长足发展。

3.实施教育装备综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投资1308万元,实现数据中心容灾建设,20个中学实现无线覆盖与校园广播系统升级,建成1个数字化多功能室、3个创新实验室、7个多媒体录播教室、37个校园电视台,初步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4.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教育及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监督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至少2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规范在职教师的从教行为,以榜样的作用正面引导教师无私奉献,安岗敬业,切实解决有偿家教、向家长索要钱物、教育乱收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师德违规问题。

5.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成“国培、省培、市培”和省级全员远程研修培训任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展校长培训活动,提高校长持证上岗率。开展新聘任教师三年系统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为教育发展做好奠基工程。做好名师名校长、学校中层干部培养工作,打造教育“领雁”人才。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将培训融入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年初预算,满足教师培训的需要。

6.进一步做好教师纳新工作。2016年计划招聘141名教师,新招教师将向音、体、美等学科和农村薄弱学校倾斜,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效解决教师队伍老化、学科教师短缺、教非所学等问题。

7.进一步完善校长、教师管理和交流制度。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并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鼓励高级职称教师、名师人选、业务骨干到农村学校任教,带动提升薄弱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行校长职级制,制定出台校长职级制评选办法,建立新的校长管理制度,不断使校长队伍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8.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常规管理,通过督导检查和重点工作考核,推动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发展。大力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严格教育行政问责制度,建立违规办学行为责任追究机制。

9.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坚持“特色立校”的发展思路,引领全市学校“标准建校、规范办校、特色强校”。通过典型推介、模仿学习、融会创新的方式,按照“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学校在特色建设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着力构建“一校一品”格局。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0.进一步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推进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开发,切实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深入实施中小学艺术教育普及计划和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建立中小学艺术教育测评制度,建立校园足球工作机制和体系,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公告制度,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对综合实践学校校舍进行规划和改建,构建“校内—社会场馆—基地学校”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学本”课堂建设和教研项目,做好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1.进一步深化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70%以上分配到初中学校,实行划片招生。开展多元化评价机制,推行初中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推行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对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

四、完善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

12.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服务与管理。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权利,其奖励评优、公用经费、学生资助等与我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入学率达到100%。

13.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计划投入106万元,实施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配足配齐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落实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标准和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津贴。完善普通教育学校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办法和保障体系,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试点工作,不断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14.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教育关爱工程,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形成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建立在校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完善学校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联系,注重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15.持续加大惠民助学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学生资助工作政策,确保义务教育段贫困生资助比例不低于在校寄宿生的15%。继续实施免费学生装工程,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拓宽资助渠道,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以上。

16.建立均衡发展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系数八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建立统计质量和专题分析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有效整改,确保八项指标单项差异系数不超过0.80,小学和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不超过0.60和0.50的警示线,并不断缩小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全面优质均衡发展。

附件2

2017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

一、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1.持续推进“全面改薄”及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工程。完成育才中学、实验中学和实验小学迁建项目的续建工程。计划投资约3740万元,完成里店初中、发城初中、辛安一中改扩建(运动场地改造和设备配备)工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和校际间的差距,彻底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

2.完成校园足球三年行动计划。继续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计划投资约8000万元,完成剩余24所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改造建设和场地器材的配备,推动我市校园足球长足发展。

3.继续实施教育装备综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投资1235万元,实现小学无线网络全覆盖及乡镇中心幼儿园接入教育网,完成7个多媒体录播教室及视频互动、校园电视台建设,建设众创实验室22个,数字校园广播系统10个、数字化心理咨询室8个,进一步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4.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完善制度建设,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规范在职教师的从教行为,加大督查力度,针对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师德违规问题重点查处。

5.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成“国培、省培、市培”和省级全员远程研修培训任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展校长培训活动,提高校长持证上岗率。开展新聘任教师三年系统培训和骨干班主任培训,为教育发展做好奠基工程。做好名师名校长中期培养考核和学校中层干部培训工作,打造教育“领雁”人才。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将培训融入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年初预算,满足教师培训的需要。

6.进一步做好教师纳新工作。建立中小学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制定新的三年教师招聘计划,争取按照当年自然减员的60%-80%补充新教师,2017年争取补充教师100—120人。

7.进一步完善校长、教师管理和交流制度。继续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制定并完善校长职级制管理及考核制度,不断使校长队伍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8.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常规管理,通过督导检查和重点工作考核,推动学校常规管理内涵化发展。全面落实《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若干规定》和《关于建立中小学校作业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课时、作业、假期、考试”五公开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9.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深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通过典型推介、校际交流等活动,将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实现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文化教育主阵地,为中小学生开展活动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和课余生活,为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

10.进一步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加快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切实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和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完善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测评制度,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公告制度,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完成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内部配套建设和课程开发研究,构建“校内—社会场馆—基地学校”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学本”课堂建设,完成“学本”课堂教研项目,做好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1.进一步深化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70%以上分配到初中学校,实行划片招生。开展多元化评价机制,推行初中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推行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对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

四、完善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

12.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服务与管理。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权利,其奖励评优、公用经费、学生资助等与我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入学率达到100%。

13.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管理和使用。落实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标准和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津贴。完善普通教育学校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办法和保障体系,逐步扩大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试点范围,不断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14.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教育关爱工程,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形成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建立在校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完善学校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联系,注重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15.持续加大惠民助学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学生资助工作政策,力争将义务教育段贫困生资助比例扩大到在校寄宿生的30%。继续实施免费学生装工程,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拓宽资助渠道,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以上。

16.建立均衡发展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系数八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建立统计质量和专题分析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有效整改,确保八项指标单项差异系数不超过0.80,小学和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不超过0.60和0.50的警示线,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全面优质均衡发展。

附件3

2018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

一、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1.完成“全面改薄”及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工程。计划投资约3580万元,完成开发区小学、发城一小和朱吴初中的改扩建(运动场地改造和设备配备)工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和校际间的差距,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条件。

2.完成教育装备综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投资1009万,完成3个多媒体自动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建设,建设众创实验室20个、数字校园广播系统12个、数字化心理咨询辅导室39个、将部分投影机设备更新为电视一体机,全面提高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3.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完善制度建设,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基本杜绝各种违规教学行为。

4.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成“国培、省培、市培”和省级全员远程研修培训任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展校长培训活动,确保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开展新聘任教师三年系统培训和骨干班主任培训,为教育发展做好奠基工程。做好名师名校长届满培养考核和学校中层干部培训工作,为教育发展打造“领雁”人才。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将培训融入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年初预算,满足教师培训的需要。

5.进一步做好教师纳新工作。按照制定的教师招聘计划继续做好教师招聘补充工作,加大招聘力度,计划招聘100—120人,形成较为合理的梯次结构,师资供求关系基本达到平衡,切实解决教师队伍老化等问题。

6.进一步完善校长、教师管理和交流制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常态化,加强校长职级制管理,按时考核和评审。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7.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常规管理,落实课程管理,重点解决学校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加强对规范办学情况的随机督导,建立全方位、经常化的督查机制。

8.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实现全市中小学校校有特色项目,全市40%以上的学校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其中7%以上的学校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市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建设文明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9.进一步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切实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把校园足球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制定校园足球专项督导和检查评估办法,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公告制度,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完成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建设、配套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学校管理体系,构建“校内—社会场馆—基地学校”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学本”课堂成果,创新教研形式,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做好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0.进一步深化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70%以上分配到初中学校,实行划片招生。开展多元化评价机制,推行初中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推行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对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

四、完善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

11.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服务与管理。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权利,其奖励评优、公用经费、学生资助等与我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入学率达到100%。

12.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落实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标准和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津贴。完善普通教育学校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办法和保障体系,逐步扩大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试点范围,不断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13.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教育关爱工程,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形成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建立在校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完善学校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联系,注重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14.持续加大惠民助学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学生资助工作政策,将义务教育段贫困生资助比例扩大到在校寄宿生的30%。继续实施免费学生装工程,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拓宽资助渠道,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以上。

15.建立均衡发展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系数八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建立统计质量和专题分析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有效整改,确保八项指标单项差异系数不超过0.80,小学和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不超过0.60和0.50的警示线,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全面优质均衡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